Jan 17, 2014

2014-01-17 [转载] 月入RM 4,500...也是穷人!

住在吉隆坡,生活真的很不简单!以下是网络传阅的一张每月进支表,事主是一名拥有2 个孩子的父亲
(今天的马来人--- 越来越会算账了):

每月RM 750 的供期(30 年),只能买到RM 150,000 以下的屋子罢了!所以下面这篇报道是正确的:

结论(摘录自网络):

“ 你蛮有才、学业不错、高分毕业、顺利找工、家庭和谐... 。” 这可能是大部分马来西亚人一般生活的写意面。 不过,随着国债越来越高、通膨率越来越涨、柴米油盐越来越贵,上述描绘的写意画面,换来的,应该是一张张的苦脸。

在马来西亚,4500令吉是或许是大比例的白领阶级的收入层面,你的收入如果介于4500上下游走,你在高兴领薪之后的一个月下来,来到月尾,你还有多少钱剩? --- RM 36.00 only

那么,那些月入少过4500令吉的人士又会是如何?赤字过活,苦不堪言?而那些超过4500令吉的中上阶层打工仔又如何?手头的充裕度,是否真如名片上的职衔般,如此风光?

马来西亚国人的生活到底有多难、有多压力?一切就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你知,我知、他知,就只有坐在冷气房内的高官--- 不知!

http://chiew5151.blogspot.sg/2013/11/rm-4500.html

2014-01-17 [转载] 借钱

http://bigheadtarget.blogspot.sg/2014/01/blog-post_2030.html

你向人借过钱吗?


上个月,我的一个朋友某某因为生意上出了点意外,急需要一笔钱,当他打电话给我时,我感觉有一点奇怪,因为我们的关系仅仅只限于一般朋友,故此,就有了一点点犹豫。我说:1一会儿我给你电话吧。

我考虑了十分钟,决定把这钱借给他。  

上个星期,他把钱还给了我,之后请我喝茶。   

他说:你答应借钱给我还真出乎我的意料之外!   

我问:为什么?

他回答:打你电话之前我已经打过9通电话,你是第10个。当你说“一会儿给你电话”时,我认为我需要打第11通电话了。我是按照亲疏关系打的这10通电话,越打到后面越没有信心,所以,打你电话已经是死马当成活马医的心态了。之后,就这个话题我们谈论了许多,他总结性地说了一句话:如果不是这次借钱,我还以为我有很多朋友,现在我才明白,原来我是这么孤独。

过后的几天我都在想这件事,然后,我决定了解一下自己到底是否也如我那个朋友一样那么孤独。在做这件事之前,我把想法打电话告诉了他,他笑了:我劝你还是别做这种游戏,这会让你感觉从天堂落入了地狱!

我把现在身边自认为的好朋友的名字挑了出来,这些人都在本地,外地的暂不列入,他们和我从来没有金钱上的借贷关系,也和我的工作没有任何牵连,我们经常在一起,要不吃饭,要不喝茶,要不泡酒吧,相互之间我帮他们的一点小忙的时候居多,属于纯粹意义上的朋友,有9个人,而且他们的经济实力借个几千块肯定是没很大的问题的。

我给他们每人发了一条内容差不多的短信:

我现在遇到点麻烦,需要问你借X千块钱,一个月之内归还。如行的话给我电话,不行就发个信息吧,也不要紧,我等你答复。

我是昨天下午发的,晚饭时间未到,收到了7条信息,2通电话。信息基本回的都很快,全没超过一个小时,其中一通电话是信息发出后20分钟左右来的,还有一通是信息发出后2个半小时左右打来的。

7条信息内容如下:

陈:真对不起!我目前有点困难,真的,要不然你的事情肯定没话说的,你问问YYY吧,不好意思!

乔:XX,上个星期我小舅子刚问我借了1万,下个月还有点可能,真对不起!

唐:这段时间我自己都很困难,前一段打麻将输了好多钱,XX,不好意思,我要情况好的话绝对没问题的。

王:真不好意思了,我的钱都在股票里,对不起!  陈:XX,你怎么会要借钱哦,我昨天才借给 人家1万,是放息的,你又不早说,不好意思,你再想想别的办法咯。

陆:对不起,最近我的股票都套牢了,手里没有现金,不好意思呵!

章:XX,我儿子开学就要转到某某的YY学校去,开学就要交5千,真的没办法帮你,请原谅!

电话是姓王和姓张的朋友打来的。

第一通电话:  王:喂,XX吗?

我:你好,是我!

王:搞什么搞,怎么这么点钱还要借啊?你出什么事儿了?

我:没出什么事儿,我钱放在市场里,一时半会儿出不来,我弟弟有点事儿,急用的。  王:没出事儿就好。你在公司啊?

我:啊,是啊!

王:我儿子上学被人家自行车给撞了,小腿骨折,我几天都没出门了。

我:啊?你儿子骨折怎么没听你说啊?要帮忙吗?

王:我请了一星期假,我老婆那个该死的公司又请不到假,我准备下个星期让我妈过来帮着照顾,你别管了!你把银行卡的卡号告诉我,我让我老婆明天上班给你打过去。

第二通电话:

张:喂,XX啊,我是周YY哦,你现在在哪里?

我:我在公司啊!

张:哦,我刚到店里,钱已经准备好了,是我送过去还是你过来拿?

我:怎么好意思让你送过来啊,这样吧,我一会儿去你那儿给你写张借条,钱到时就打到我卡上吧。

张:那你把卡号给我,我现在就帮你打过去,什么行啊?工行还是建行?

我:随便,哪个行你方便?

张:我店对面就是工行,你把工行卡号给我吧。

······

昨晚,魏某和我又一起去了咖吧,又各自发了一番感慨。我告诉他,借钱给我的这2个朋友平时从来没有麻烦过我替他们解决任何事情,其它的朋友倒是时不时地要麻烦我,一会儿是电脑的问题,一会儿是股票的问题,一会儿是投资的问题……

他问我:借你钱的朋友你准备告诉他们实情吗?

我说:除非我今晚开始神经了!

他笑了,很落寞地说:从现在开始,你只有这2个朋友了。

我不记得曾经看过一本什么书,似乎有过这样一句话:帮助过你的人永远都会帮助你,但你帮过的人就不一定。我也笑了,看着眼前袅袅升起的烟雾,淡淡地说:心里明白,嘴上不说,也没什么不好。这样以后真的遇到困难,就知道该找谁帮忙了,省得求一些靠不住的人,自己心里难受,别人心里尴尬,还耽误了事情。知道什么样的朋友是可以一起玩的,知道什么样的朋友是可以依靠的。对于那些可以一起玩的朋友,就平时一起娱乐,不要用事情去麻烦他们;对于那些可以依靠的,就要好好对待他们,别看我有很多朋友,真正靠得住的只有这廖廖数人。爱惜自己靠得住的朋友,努力使自己成为别人靠得住的朋友,这样,你才能在这个城市里扎下根来。

感言:就算你人缘再好,能在你困难的时候帮助你的还是只有那么寥寥数人,狂欢,不过是一群人的孤单。真正的朋友,是能够伴你度过寂寞、孤独以及沉默的那个人。其实,我以前读过这句话,貌似是出自一个犹太商人求助的故事,我也认为这句话非常有道理。到底什么是朋友呢,我觉得以下这几个定义可以很好的阐述这一点

1、好朋友在一起不是有说不完的话,而是就算不说话,也不会觉得尴尬。

2、朋友就是把你看透了还愿意和你在一起的人。

3、朋友就是不为任何理由来看你的人

[转载来自FB]

2014-01-17 财务自由之路。。。

最近从读了rich dad poor dad, 从中又有了新的领悟。所以就计算了现在的income statement,expenses,asset & liabilities 。看看到底几时能跳出这老鼠圈。。。

现在的每月开销已近接近十千了。(还真的是蛮吓人的数目)我们一直认为我们已经很节俭了,但开销还真的是随着收入越来越高。。。况且我们还没有买房自住和车贷,真的很难想象如果加了放贷和车贷,那真的很难达到财务自由了。

要到达财务自由就是要被动收入〉开销。所以不是增加被动收入+减少开销。
以前想如果一个月有两千被动收入,因该就可以了。。之后三千。。。四千。。。伍千。。。
所以在增加被动收入的同时也要保此以前的开销,这样才不用掉入这金钱的圈套里!


一下是我们现在每月的基本开销。

Family (我们父母的家用和父母帮忙照顾小孩的费用) 2100
Insurance (医药卡200/200/100,人寿250/250)  1100
JB expenses (eat/shop/other 两个人一个星期250) 1000
SG expenses ($2.5*2餐*25天*2人) included other expenses 625
Transport to SG (15*25天) 375
Child Expenses (幼稚园 monthly 290 & other 杂费) 400
Car Pool to Singapore 400
Supermarket (一个月去买菜四次) 300
Ang Bao and other (结婚,生日,活动,旅行) 300
Pampers & Milk (1 pampers + 4罐奶粉) 300
Car Maintenance (维修和保险) 200
Car Oil (一个星期RM50) 200
Car Parking (9x25天) 225
Water filter installment 100
Unifi 70
Telco 70
总数 7765

可以减少的方面是,

  • 自己顾孩子 (那就剩一人工作)
  • 不要买保险 (每天要拜神希望健健康康)
  • 每天自己煮 (不要找我喝茶,做宅男宅女)
  • 找更便宜的幼儿园 (这还可能办得到-但不懂会不会后悔)
  • 不要要奶粉 (这还可能办得到)
  • 不要上网 (不可能再post blog le)
  • 不要打电话 (可能人家会以为我住在山里没有线路) 

Jan 14, 2014

2014-01-14 最近阅读的书籍。。。

最近开始阅读英文书籍,我的英文真的是半桶水,希望通过阅读能增加这方面的能力。

以下是我读的书,我觉得马来西亚的作者写的,现在真的蛮适合我。一方面是比较可以运用在这里和用字没有那么深。。。

Start From 0!: 3 Years to RM10 Million Property Portfolio
Start from Zero is about the journey of Dexter Lim, a student of W.T. Kam who acquired a RM10mil property portfolio in 3 years, starting from zero, with RM10,000 in credit card debt, RM2,400 in savings, and a struggling Superman Small business. Learn about how this young man, who started purchasing his first property in 2008 by Flipping a Coin! Yes, flipping a coin to purchase his first good deal, to how he doubled up his property portfolio every year. In fact, they tripled their portfolio by investing in commercial shops!
这本书讲解了作者怎样从负债到千万的资产!他的方法可能有些不能用在现在的情况,但还是有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你必须要知道什么是你要的,e.g. below market value 20%, renter yield > 8%. 不要说不可能,做好准备然后等待机会的到来。。。作者也投入到房屋经纪和银行贷款部门。近水楼台先得月,通常有好的机会次序是 卖家朋友->Agent->Agent Friend -> Public... 然后怎样去融资也很重要!怎样在融资,这是拥有多资产最重要的秘诀!




WTF? 23 Properties By 30: A Story of What to Find? When to Find? Where to Find?
This book may make property investing look too easy!
Faizul Ridzuan knows how to invest. And he makes it look easy. This regular employee turned RM2,000 in seed capital into a multi-million property portfolio in just five years, with 23 properties purchased to date. In this book, he tells you how he does this, with vivid details from his very own experience.

真的很佩服作者在购屋前做的功课!然后还能开出种种条件,这样造就了他有资金能不断地买房屋。还有怎样运用CC来融资!



从这两本书,我印象最深的是"只要有好的机会,自然有融资的办法!"




2014-01-14 好的开始!

最近漫漫的较少发表文章的次数,可能惰性吧或者是我没把它规划在我的生活之中。
今天心血来潮改一改我部落格的template,希望有个好的开始,然后慢慢的可以增加我的文章。一个星期至少两篇吧。

Oct 3, 2013

2013-10-03 出发前!

再多几个小时就要起飞了,一个既陌生又熟悉的地方。可爱的娜娜会跟着我们一起去看世界!
或许很多人会问,娜娜那么小,去了她又不记得,又花钱又麻烦。但我们的概念不是这样的,我们希望是“她”跟着我们生活,只要没有顾及生命危险,我都愿意然她尝试。这样在陪伴她成长的路程,我们夫妻俩也能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要把孩子当成负担。

旅行对孩子们来说,就是课外教学,他们可以借此增广见闻,在不同的国家,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和生活方式,开阔视野,更可以激发他们对不同语言的学习兴趣。可能你认为他们不记得,但这些点点滴滴会烙印在他们的脑海里。

Sep 27, 2013

2013-09-27 股息。。。

短短的几个星期,我就收到了五支股票的股息。股价上上下下,还是收到股息最实在。。。

不知道一年后的今天我会拥有多少公司的股票呢。。。现在的我设定在三十。希望不会超过太多。。。

2013-09-27 倒数七天-就是我期待已久的。。。三十岁前的目标

欧洲,一个我在五年前就设下的目标。再多一个星期我就要和我太太带着我们可爱的娜娜一起完成这个目标。

这次的行程没有太多的准备,希望不要抱太大的期望,然后好好悠闲的走一走这些既熟悉又陌生的国家。

影响中。。。
伦敦-伦敦眼,伦敦桥,很古老老老的地铁
巴黎-巴黎铁塔,浪漫之都,美食(但都很贵),扒手很多
瑞士-上帝的后花园,所有去过人都说,风景都像一幅一幅美丽的风景画

Sep 11, 2013

2013-09-11 收集股票

最近几个月开始回到股票的怀抱,哪里知道一发不可收拾,手上的个股越来越多,以下是我以前选者的方法

以前
PE < 10
DY>3
现金流要很好
债务无能太多

现在比较注重
我现在的策略是先卖少少,然后一有动静就慢慢买。。。
选者一些下跌中的板块
ROE > 15
有接触的品牌 e.g carslbg, Telekom,  Mashing, RHB
有些甚至亏钱 MAS, Airasia X
PE <15 但只做参考
DY > 1


出场策略是
赚了一倍就卖掉 30-50% 然后去找更好的投资
ROE 掉太多
如果有更好的投资就卖掉表现比较差的


我的策略的成绩因该要等个三五年吧 。。。


Aug 16, 2013

2018-08-16 转载: 買保險是保現在的風險,還是未來的風險?你真該想清楚

小華今年30歲,目前在建設公司當設計工程師,雖然近年景氣不穩定,不過做工程師的薪資水平還算高,每個月含年終獎金平均約有7萬元;前幾年因為看到電視介紹保險的重要性,所以就幫自己買張200萬的終身壽險保單,年繳9萬保險費雖然是一筆開銷,但小華想到這個壽險只要繳個20年就可保障終身,能夠安心給家裡2歲小女兒和老婆一個未來保障。

彥軍今年31歲,是一家裝潢公司的約聘員工,每個月收入約3萬不到,家中有個剛出生的小帥哥,雖然彥軍收入不多,不過為了家人還是從收入裡撥出一些錢規劃保險;也因收入不多,所以在朋友建議下買了1000萬的定期壽險,年繳3萬元勉強可以負擔。

從薪資收入來看,小華家與彥軍家的生活品質當然不同,而且年繳9萬元的負擔對小華來說不算沉重,但3萬元的保費對彥軍就比較吃力。不過在經過一場令人傷心的意外事件後,兩方的命運從此扭轉……

「佳儀,我…我…我是小華的同事 Andy,請妳先深呼吸,冷靜的聽我說,小…小華出事了,現在正在OO醫院急救中…」小華的老婆聽聞此消息非常緊張,趕快打電話請朋友代照顧小女兒,自已隨便拿件外套抓起錢包跟車鑰匙就衝出家門。當然,同事 Andy 說的要冷靜完全辦不到,佳儀也沒察覺自己臉頰全部都淚溼。

同時間,彥軍的老婆小琴也接到一通要她前往醫院的電話,而且連醫院地址也是相同,但不同的是,電話那頭傳來的消息是彥軍已經往生,醫院要請家屬前來辦理後事。「張太太,請節哀……」醫院小姐掛掉電話後,小琴發抖的手仍然握住話筒,但她跟本沒注意到電話裡的聲音早已是嘟嘟嘟的不斷循環。過了三分鐘後她才回神過來,還不相信覺得是詐騙電話所以撥打彥軍的手機,發覺沒通後又改撥回醫院確認,只是得來的消息再度碎了她的心。

過了十小時,小華也宣告不治……佳儀跪在急診室外整個人崩潰。

一家醫院,兩個家庭,同是傷心欲絕的老婆,還有正準備面對這世界的兩個小孩,年紀輕就與心愛的人分離是萬萬沒到的事,然而接下來要面對更現實的問題:家中瞬間失去主要收入來源,生活費該怎麼辦?尚未繳完的房貸,還有小孩未來的學費與生活費……想到這些,兩位母親是更加的不知所措……

責任越大,越怕說 Bye-Bye

這個虛搆的故事我想就說到這裡,不然我都要邊寫邊哭了(淚光)。我想朋友已經知道這故事要說的重點放在哪裡;除了保險可以用來轉嫁身故風險,更重要的是認清保險對於風險防範的問題:保險是要先防範現在的風險,還是未來的風險?

以故事裡小華來看,他先保了終身壽險,好意是想說這筆錢只要繳完20年,往後到老都有200萬以上的身故金,讓她的女兒在長大成人後都持續受保障。而彥軍,因為收入無法買得起終身壽險,所以就改買費用較低,保障期間也有限的定期壽險,但這樣一個陰錯陽差結果,卻是留給家人完全不同的保障。小華的200萬連房貸都還不清,更不用說生活費與小孩的教育費完全沒有著落,佳儀除了傷心難過,還要趕緊振作自己重新出社會找工作;小琴當然絕不能說是幸運,不過彥軍努力保下的1000萬定期險在此時提供另一種支撐,房貸能繳清、小孩的教育費足夠,生活費也還有十年以上的緩衝。

沒想到一場沒人希望發生、但也無法決定的生命終點事件,讓兩個家庭的命運完全相反過來。問題就出在沒有照顧好當下的風險。

先顧好當下的風險,才加碼未來的風險

終身險與定期險的差異是在時效性跟每期所繳的費用。而兩者也是決定你是在轉嫁現在的風險還是未來的風險。先不管總繳費到底誰多誰少,因為這包含時間價值的計算在內,各有優劣,這裡只先以風險來做考量(這也是保險真正的用意)。

以時效性來說,終身險的優勢就是保障終身,等於把未來的長期風險也都考量進去;定期險則是只有一年到二十年,考慮的是現在當下的短期風險。以每期繳的費用來說,終身險的設計因為是繳個十年、二十年就保「一輩子」,所以每期費用當然比定期險只保「一陣子」來得高許多。但就像我常提到的理財觀念:金錢的運用都有機會成本,一個蘿蔔只能塞一個坑,選擇要塞那個坑都要取捨。而壽險額度與所要花的保費就是這樣,如果要保終身又要高保額,就要付出非常多的費用;比如故事中小華要保到同樣1000萬的終身壽險,保費每年就要支出45萬,一般上班族收入不容易承擔;但如果是高保額的定期險,因為不是「一輩子」,所以費用自然少很多,卻可把當下的風險給照顧好。

所以,就像我們要從應盡責任來檢視自己的保險一樣,人在50歲以前所擔負的責任通常比60歲以後還高出許多(小孩尚未成人,房貸尚未繳清),所以如果你是先保終身險,那等於是把較多的錢拿去範防未來責任較少時的風險,我想你應該也發現這並不合理吧!正確的保險順序應該是先把現在的責任全顧好,未來的風險等到有餘力時再考慮加碼保護。避免先保了「一輩子」的險,卻也換到「一陣子不足」的風險。

至於當下一個人該顧好的責任到底有多少,下回我們就一起來算算看。